在公共办公场所使用地源热泵,夏天制冷每天每平方米花费仅1.5元左右;土壤源热泵提供温暖过冬;污水源热泵让居民感受污水利用带来的便利……在承德,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已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10月30日,记者从承德市可再生能源政策研讨会上了解到,为持续改善市区空气环境质量,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我市未开通燃气管道区域,于明年前改用清洁能源,2016年1月1起,禁燃区内禁止销售高污染燃料。
“大风刮黄金,河水淌白银,阳光洒珍珠,温泉聚宝盆,热泵送冷暖,秸秆变能源,绿色欲崛起,低碳定实现。”市可再生能源协会会长王贵君用这样一句“顺口溜”来概括我市清洁能源的使用情况。
承德有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风能、太阳能、地热、水能、生物质能等均具备就地开发的独特优势。目前,我市部分新能源技术实现了商业化,产业也具备了一定规模,可再生能源巨大的资源潜力和发展潜力日益显现。在全社会都呼唤新能源的今天,承德再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资源优势,什么是物华天宝。
我市在环境敏感区域、偏远地区及不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区域,优先采用清洁能源供热技术。为保证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建设质量,保证供热效果,承德市住建局还下发了《关于对新建建筑供热方式确认的通知》,要求对不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新建建筑,需优先选择清洁能源供热技术。
我市划定中心城区84平方公里禁止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以下简称禁燃区),对已开通燃气管道的区域,现有使用高污染燃料设施的单位于2014年12月31日前完成改造工作。未开通燃气管道区域,于2015年12月31日前改用清洁能源。2015年,建成区内全部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2017年,建成区内基本淘汰每小时35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2016年1月1日起,禁燃区内禁止销售高污染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