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供热要闻 » 正文

合肥将打造供热保障新格局增加新热源建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22  浏览次数:17585
   近日,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在答复安徽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刘健等委员关于合肥发展集中供热的提案中透露,今后合肥市将打造“321”供热保障新格局,将积极谋划建设新热源。逐步形成以金源、新能、东方3个自有热源,皖能合肥发电有限公司、合肥联合发电有限公司2个合作外部热源,安徽科恩新能源有限公司1个新能源版块共同组成的321供热保障新格局,为全市统一供热打下热源供应基础。
   合肥市政集中供热在运行的热源有7个
   合肥市城乡建设局介绍,在上世纪5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供暖规范时,考虑到当时的经济和气候状况,规定了秦岭—淮河以南为“非采暖区”,目前这一规定仍未修改。合肥市地处淮河以南,不属于我国强制供暖区域。在国家层面并不鼓励大范围实行统一集中供暖,而倾向于多元化分散供暖。
   目前,合肥市政集中供热在运行的热源共有7个,最大供热能力1882吨/小时,其中合肥热电集团下辖六个自有热电厂,建有燃煤锅炉19台,最大供热能力1452吨/小时;合作热源皖能合肥发电有限公司最大供热能力430吨/小时。据统计,现有集中供热用户中,工商业378家、供热小区189家、居民11.5万户,供热面积约2500万平米,市政供热管网长534公里。
   未来供热需求将远高于现有供热能力
   随着合肥市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和经济总量的突飞猛进,用能需求快速提升。合肥市现有供热负荷1831吨/小时,根据市场调研,预计2020年用热负荷将达到1996吨/小时,2025年达到2822吨/小时,2035年达到4037吨/小时,远高于现有供热能力,需寻求新的热源供给渠道。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分析,受合肥老城区规划建设的影响,老城区固有房屋及其周边主次道路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基本定型,重新规划供热管网及建设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很难在短期内实施市政集中供热。
   合肥供热管理办法将提升为地方性法规
   合肥市城乡建设局认为,城市集中供热可以极大地提高能源利用率,一方面使煤炭的利用率由单纯发电转成变热电联产,节约了煤炭资源,是改善环境、减轻大气污染的重要部分,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供热质量,对于发展生产、改善人们的办公及生活环境意义重大。供热信息网了解到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今年,合肥市将在充分研判整个供热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供热模式、有关责任权利义务、供热设施运行管理等作出规定,适时将《合肥市供热管理办法》提升为地方性法规。
   新建小区优先选用分布式新能源供应
   下一步,合肥市还将启动编制《合肥市供热专项规划》,加快发展和整合现有供热热源,合理分配各热源的辐射模式,鼓励现有热管网自然辐射区域的集中供热,以满足热管网自然辐射区新建居民区(新区)及各类工商单位的用热需求。加强地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垃圾焚烧等分布新能源建设,拓展新能源在制冷、供热中的应用范围,尤其对建设分散的新建小区,优先考虑选用分布式新能源供应方式。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服务热线:010-80801894 合作电话:010-80801894 媒体联系:QQ 769209918 Email: 769209918@qq.com(征稿)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京ICP备09007515号 |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